液压泵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液压泵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棉花市场后市展望-【新闻】

发布时间:2021-05-14 15:01:49 阅读: 来源:液压泵厂家

一、本棉花年度形势回顾

时至2009棉花年度的末期,在梳理和回顾本棉花年度的市场运行情况时我们发现,棉花现货价格升幅已达41%,自金融危机底部以来累计升幅更达76%。同期棉花期货价格指数年度升幅32%,累计升幅64%。棉、纱和布的价格全面上涨,而成衣售价则总体较为平稳。

2008年下半年以来棉花期现价格走势

分析本棉花年度市场走势的成因,笔者认为主要受以下五个方面影响。

(1)市场对宏观经济向好的预期以及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目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向好回升的阶段,虽然美、欧经济复苏缓慢,但是中国内需正在启动。

在货币政策方面,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从2004年4月的23.8万亿到2010年4月的67.7万亿,6年间上升了43.9万亿,升幅达184%。货币扩张的影响最终会表现在商品价格上,并且从上游向下游传导。但是最终的介质一定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否则传导就会受到阻滞。从这个意义上看,货币供给充足是推动资产价格上升的硬道理。这种因素通常是隐性和缓慢的,而导致其爆发的导火索往往是供求矛盾。

(2)棉花前期走势属资源紧张性上涨,配额发放较少且稍迟

中国和美国的棉花双双减产是推动前期棉价上升的主要力量。尽管国家在本棉花年度初期抛储100万吨左右,再加上189.4万吨的配额发放以及五月中旬再度增发的110万吨棉花配额,其中一般贸易80万吨,加工贸易30万吨,但配额毕竟不等同于棉花,市场表现仍然反映出资源紧张。

(3)棉花中后期走势属纺织行业补库性上涨,纱和布价格加速上行

在过去的6年尤其是2007年以来,棉纺织产业链的商业库存,尤其是工业库存降到了低位,原因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原料价格呈现跌势,本棉花年度初期工业库存也降低到了历史低位。同期,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对棉花的收储政策也使得国家储备上升到了历史高位。在资源紧张,尤其是高等级棉资源紧张的预期下,工业储备补库压力其实很大,后期大型纺织企业由被动接受棉价上行到主动推动纱价上行。涨价因素向下游传导,产业链各环节层层惜售甚至增加存货,也使得棉价上升的成本压力得到缓释,这促使棉花现货价格处于高位振荡期的时间延长。

(4)产业链处于“两个空前”

其一,今年是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关键年,收购加工能力的现状是“200型存在,400型上马”,因此收购加工能力处于峰值。其二,在经济向好回升的形势和预期下,纺织产能快速复苏,经济危机中停业或者开工不足的纺织厂迅速复工,使得棉花产业链中需求快速上升。从这个意义上说,供求矛盾也是在产能过剩下的供求矛盾。

(5)市场结构面临五个问题

一是高等级棉花供需矛盾突出,内地三级棉花成为优品。市场上河北、山东以四级棉为主,而期货仓单多为三级棉,相比之下仓单的棉花成为了优质棉。这也是今年的一个特点。

二是新疆棉运输问题。这个困扰市场的老问题,在资源紧张的背景下今年又加剧了供求结构的矛盾。

三是进口的结构性矛盾。配额虽发放但和实际进口并不是一个概念,其中有时间差、价格差以及适用性选择问题,另外配额的一次发放和分次发放是存在区别的。

我国棉花进口管理实行的是配额制度和滑准税制度,配额是数量调控指标,关税是价值调控指标,数量指标和价值指标联合使用就容易产生效率问题,也是引起棉花国内外价差的原因之一,也增加了调控难度。

四是纺织库存的结构性矛盾。总体来看,纺织库存目前创出了6年高点,同时库存的结构性矛盾也很突出。大型纺织厂库存很高甚至有的已经备足到了下年度初期的原棉,而小型纺织厂库存只有一个月左右。尽管预算总量上供需均衡,但是这种结构矛盾对棉价实际上是个向上推力。

五是存货因素。利益机制和财富效应会自发地驱动资本对资源的追逐。棉花的消费和产业链较短的品种相比,其消费概念并不相同。棉花从“采摘—轧花—纺纱—织布—印染—制衣—消费”,需要6个环节才能真正形成最终消费,一旦业界形成看好后市的趋同预期,层层惜售和少量囤积的话,那么势必加重资源紧张的局面。

二、棉花年度后期形势分析

影响近交割月合约价格和现货价格的主导因素,在本棉花年度的最后一个多月会集中在供求缺口预期是否成真、终端消费是否支撑大幅上升的原料价格、后续进口情况对国内需求的缓解状况如何、国家宏观调控的导向和力度如何、新棉长势以及成熟期的情况和宏观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对棉价影响如何这六个方面。

笔者认为后市核心因素是“现货价格看纺纱,远期发现收购价”。近期来看只要纱的用量平稳,纱价坚挺,那么现货棉价就会高位振荡。如果纱价疲软,棉价就会回落。同时也应当看到,宏观部门关于棉花的调控手段包括实质性措施仍然是充足的。但是远期期货价格的影响因素却更为复杂,这和现货和近交割月运行是两个概念,远期价格的运行核心是探求新棉收购价。

虽然“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是远近之间存在联系,这种联系是心理影响,毕竟我们不能刻现货价的“舟”,来求远期合约的“剑”。因此这种联系并不改变彼此的方向和运行规律,但是联系的效果是相互制约彼此的幅度。

三、新年度棉花形势展望

(1)货币供应仍然处于持续宽松状态

(2)供求面临双增长态势

根据USDA数据,2010年度预计棉花需求2606万吨,同比增长2.7%;产量2526万吨,同比增长13%;库存1086万吨,同比基本持平。中国需求1066万吨,同比增长3%;产量718万吨,同比增长1.5%;库存405万吨,同比减少9%。产量增加,需求增长,库存消费比42%,年度期末库存继续萎缩。产销差继续存在,但呈现收口态势。

(3)政策对棉花的影响力减弱

美棉的价格是建立在美国农产品补贴的基础上的,美棉补贴的核心是美国农业法案指向的棉花竞争力,以及巩固和提高美国农业的基础地位。美棉补贴的分类和数学模型尽管复杂,但是基本表现为在补贴区域棉价越低补贴越高,棉价越高补贴越低。中国的滑准税政策是建立在维护国际贸易公平原则上,并以应对外棉对中国棉花的冲击为政策目标,具有鲜明的反补贴税性质,表现为在滑动区域内,棉价越高关税越低,棉价越低关税越高。

但是随着国内外棉价的上升,美棉逐步脱离补贴区域,补贴减少,相对应的中国滑准税率也趋于稳定于低税率的水平上。换句话说政策的影响在减弱,市场的因素在增加。这是新年度甚至以后若干年份的一个重要基点。

(4)棉花—纺织品贸易格局已经发生质变

2004年以前,我国的棉花—纺织品贸易格局大致是,出口纺织品折算的棉花数量大于进口的棉花数量,“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出口的主要目的地集中在美、欧等地。因此“世界工厂”的称谓也与此息息相关。六年来,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结构调整以及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棉花—纺织品贸易结构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对外需的依赖性减弱,对内需的依赖性增强,大致数据是正三七转向倒三七,也就是目前我国70%以上的纺织品服装是依靠内需。这个变化不会改变我国棉花的缺口经济运行状态,但标志着纺织品出口内销比逆转,棉花—纺织品贸易结构发生了质的转变。

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下,这个影响是很深刻的。我国纤维产量虽然占全球的30%以上,但人均纤维消费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可以预计的是,巨大的人口因素在快速成长的经济环境下,强大需求潜能将被释放。

声明:证券之星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证券之星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5)纺织行业的五个转变正在由规划走向现实

1.增长方式上的转变。由数量增幅让位给价值增幅,竞争力和出口产品附加值在提高,出口增长方式在转变。

2.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纺织行业的系统性竞争压力加大。发展中调整,调整中发展,而且发展不平衡,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加速。这个过程使得对棉花资源的需求总量的影响小于结构性影响。

3.纺织品出口价格机制的调整。纺织品正经历从“通货紧缩型定价机制”到“成本推进型定价机制”的结构转型。

4.纺织出口内销比的调整。外贸依存度持续回落,内需越来越起决定性作用。

5.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型。这不仅是纺织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战略要求。

(6)相关影响是一个偏均衡的数据环境

1.棉纤比1.78处于高位,预示相关替代压力存在。

2.粮棉比8.8处于中偏高位,预示棉花有增种潜力。

3.纱棉比1.32处于中位,预示棉纺生产成本压力居中。

4.中外棉价比1.28处于中位,预示价格比较方面的进口环境平稳。

5.期现比1.10处于高位,预示近期价格坚挺,但远期价格回落的压力存在。

(7)如何看待新棉收购价格

利多因素:

1.粮棉种植互为机会成本以及包括人工成本在内的要素成本使得种植棉花的比较效应不高,这是棉花资源性问题的源头。

2.棉纱价格升幅高于棉价升幅,而且价升量增,棉纺盈利空间仍然非常明显,是对现货棉价的关键拉动力。

3.新陈棉花高位对接的话,棉花生产者对价格的心理预期会比较高。再加上棉价在年度中后期上升幅度比较大,会强化棉农的惜售心理。

4.纺织上锭、产能增加会加大用棉需求,纺织企业是有力的买入力量。

利空因素:

1.从相对数据来看,今年种植面积和去年基本持平,综合各方数据可以看出,数据差异收窄在±5%之内,在生长期气候处于平稳的背景下,相较于去年棉花的严重减产,今年棉花增收应是大概率事件。

2.尽管棉价、纱价连续上涨,纺织业出现了盈利总额大幅上升的好形势,但是基础并不扎实,产业链对历时一年多来的棉价持续上升有一个消化进程,需要整固价格变化的影响。

3.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会基于信贷资金的安全性考虑,选择更稳健的基准价和警戒位。

4. 200型轧花的退出机制以及由此造成的收购加工能力减弱。

5.高位对接会使得轧花厂和棉商的风险和经营压力增大,谨慎性心理影响是利空因素。除非产业链后端产品的价格在高位持续稳固。

6.化纤产量大,产能过剩情况更加严重,替代充足也会抑制棉花的部分需求,尤其低端需求。

不确定性因素:

1.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进程,总工资水平决定着消费升级的程度和持续力度。总工资水平为标志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对于2011年来说是个攻关年,如果工资水平推升达到了预期的要求,那么将消解资产、资源和物价等方面上升的不利影响,反之调控压力将骤然加大。相比食品、房租等硬性支出而言,纺织品需求的弹性较大。

2.宏观经济二次探底的隐忧。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欧洲债务危机等致使外需不振的因素会不会向深入发展、棉花产业链深化结构调整的影响和人民币升值对外向型经济的负面作用等因素也需要冷静观察。

3.公历年度的7月下旬之后,已经进入了北半球棉花生长关键期,气候因素对棉花的生产质量将会起到决定性影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籽棉收购价格会在每斤3.3元—3.8元之间运行。前期受现货影响,中期面临资金压力和货源充足导致价格有所回落,后期受到翘尾因素影响。收购期籽棉价格“U型”走势的可能性居大。

现货和期货近期合约高位运行宽幅振荡。远期合约既受到现货影响而跌幅有限,同样受到预期供给资源紧张缓释的影响,做重心下移式振荡探求收购价。从期货指数来看调整形态是针对2009年11月至今的全波段涨势的调整。美棉期货近期也将受到现货出口压力、质量和运输因素以及存货压力,远期受到新棉增种等综合作用而振荡回落。企业战略考量方面,既然产业链的结构调整是主线,那么企业的战略布局应该是稳健经营,扩张规模。

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影响,笔者认为新年度棉花期货价格指数定位应在14000—19000元之间运行更能为各方所接受。也就是棉花价格较前6年均值底部抬高2000—3000元。18000—19000元为高价区,16000—17000元为中价区,14000—15000元为低价区。这种预计是假设在正常的天气环境中,而不以灾害气候或者风调雨顺为前提。

我国的棉花经济拥有“四个最大”:最大的棉花生产、最大的纺织产能、最大的终端消费和最大的棉花市场。笔者认为,可以展望的是,伴随着棉花质量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以及内需的启动,我国的棉花纺织经济必然会走的更健康和更扎实。

不得不提到的是,过去6年尤其是2009年11月之后,以贴近现货、非通用为核心的棉花期货新合约规则的施行以来,我国棉花期货同样走出了健康发展的势头,表现为期现关系协和,套保、投资规模匹配,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日渐充分,社会效益显着,符合走向定价中心的发展方向。伴随着2010年新合约规则基础的进一步施行、完善和基础做实,棉花期货将会更好的实现预期资源配置的效果和效率,更好的为国民经济服务。

声明:证券之星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证券之星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BER电缆

ERF电缆

青岛汉缆